“疲劳死”也叫“过劳死”。
“过劳死”是一种未老先衰、猝然死亡的现象,对其原因最简单的解释就是超过正常劳动强度而致死。造成“过劳死”的根本原因则是长期的高强度、超负荷的劳心劳力,加上缺乏及时的恢复和足够的营养补充而导致机体细胞的超前老化,这种老化一旦超过一定的限度,“衰老因子”在体内达到一定量,就容易造成急性心脑血管疾患暴发而引起死亡。
医学专家认为,在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下,许多人拼命地工作却休养不足,甚至在业余时间也频频参与社交活动,下班后去参加酒会,高热量食品吃得太多,酒喝得太多,而休息时间过少,疲劳不能及时消除,时间久了,势必积劳成疾,成为“过劳死”的诱因。
当人们对中国科学家蒋筑英、陈景润、张广厚的英年早逝还记忆犹新时,新华社社长郭超人,小说家路遥、王小波,音乐家施光南,数学家罗健夫,气象学家曾再顺,电力专家陈安乐,船舶专家华怡,物理学家蔡诗东、崔长庚、陈杨,力学家卓克聪……又相继英年早逝。而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施良方教授,又因工作过度疲劳死在讲台上,年仅45岁。从前,“过劳死”还是四五十岁人群担心的问题,现在,死亡者的年龄已经突破30岁的门槛。专家预言,“过劳死”正在中国蔓延。
“过劳死”也好,疲劳综合征也好,它的发生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,就是男性居多。调查显示,疲劳综合征和“过劳死”主要青睐三种人:有钱人,特别是只知消费不知保养的人;有事业心的人,“工作狂”;有易早亡遗传基因又自以为健康的人。
因此,请大家必须珍惜自己,千万别过度劳累;特别是压力过大的脑力劳动者更应注意啊!!